根據美國內布拉斯加大學醫學中心於2023年9月26日發表一篇題為《尼帕病毒Nipah Virus疫情在印度和亞洲國家蔓延,死亡人數已超過100人》的文章,指在印度喀拉拉邦,當地政府為著要減輕及阻止致命病原體的傳播,已經在學校和辦公室實施人流限制的防控措施,市民不用上班和上學。目前疫情集中在印度最南端的喀拉拉邦,有六人感染了由蝙蝠傳播的尼帕病毒,自八月下旬病原體出現以來,其中兩人已經死亡。事實上,前幾年也曾發生相關疫情,除印度外,鄰國孟加拉、以及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也曾經有通報過尼帕病毒爆發。美國內布拉斯加大學醫學中心的衛生專家呼籲,要在疫情爆發前,盡快開發針對尼帕病毒的疫苗。
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於9月27日已對印度喀拉拉邦發出第一級旅遊警示,指當地已出現人傳人的情況,呼籲旅遊人士要避免食用或飲用可能被蝙蝠污染的食物和飲品,包括例如生榨椰棗原汁、水果或掉在地上熟透的水果,要經常用肥皂和水洗手,要避免接觸出現發燒、頭痛、咳嗽等症狀的感染者及其血液和其他體液,亦要避免接觸受感染的動物,例如蝙蝠或豬隻。根據香港醫院管理局和衞生防護中心的網頁資料顯示,尼帕病毒被《世界衞生組織研發藍圖》列為可致嚴重國際爆發的八大疾病之一,與中東呼吸綜合症冠狀病毒、寨卡病毒等並列,不容忽視。尼帕病毒是一種新發的人畜共患疾病,果蝠是該病毒的天然宿主,該病毒曾在1998-99年在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爆發中首次發現,它可以影響多種動物,包括豬隻、馬、山羊、綿羊、貓和狗。
在過去二十年,在孟加拉及印度曾多次錄得人類感染尼帕病毒的爆發。根據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於2022年8月一篇題為《在 COVID-19 大流行期間對印度尼帕病毒病例的擔憂》的文章指出,尼帕病毒具有高突變率,使其能夠適應不同的環境、感染新宿主、產生新的毒力因子、繞過人類免疫系統和/或加速其傳播能力。環境和宿主的多樣性可能會進一步加速 RNA 病毒的突變率,這亦解釋了新冠疫情等大流行病中的新病例。根據印度《商業標準報》9月14日報導,拉吉夫甘地生物技術中心(RGCB)已派出設備齊全的流動BSL-3病毒學檢測實驗室前往喀拉拉邦,以加強對病毒的檢測。實驗室除了提供單株抗體外,印度醫學研究委員會Indian Council of Medical Research(ICMR)位於浦那Pune的國家病毒學研究所(NIV) 亦已把流動BSL-3 實驗室(南亞首個生物安全3 級封閉移動實驗室)送到喀拉拉邦的科澤科德Kozhikode。
印度政府和世界衞生組織對尼帕病毒如臨大敵一樣,主要由於目前並沒有針對尼帕病毒的藥物和預防疫苗,染病的死亡率高達百分之40至75。世界衛生組織稱,尼帕病毒的潛伏期為4至14日,但也曾有潛伏期長達45日的案例。既然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已對印度喀拉拉邦作出旅遊警示,世衞和印度當局均密切關注病毒的擴散情況,筆者相信為著保障內地和香港人民的生命安全,在新冠疫情後免受新一波流行病的爆發,內地和香港當局宜提高對印度喀拉拉邦的旅遊警示級別,以提醒當地的中國人,要注意當地的流行病爆發,並避免因中國人到當地旅遊返國後,把病毒傳染擴散。
文:姚潔凝
中觀研究所副所長,清華大學公共管理碩士,本科修公共及社會行政,香港大學房地產碩士。
*作者文章觀點,不代表堅料網立場